新加坡HDB房屋
发布时间:2014-10-14 浏览次数:1964
新加坡从建国伊始就开始建设大众化的住宅楼,推广类似于香港的“居者有其屋”的组屋计划,成功地在短短几年之内就让绝大部分住在“甘榜 ”(Kampong,马来语的“村庄”)的国民迁入拥有自来水、电力供应、厕所等“文明”设施的HDB,可以说HDB计划除了提供人民住房之外,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人民的卫生观念,甚至极大地增加了人民的平均健康状况和预期寿命。
HDB早期全由政府组织设计和施工建造,为了提高建设速度,有很多“简略式 ”的设计,颇像前苏联和中国六七十年代大量建造的职工宿舍楼,通常是一条长走廊连接所有的单位,每隔三到四层才有一层是电梯停靠层等等。而且因为组屋发展计划通常是成片地展开,所以可以看到在每个地区往往会集中一大片看起来几乎一模一样的楼房。后来 HDB也开始慢慢转变,如与私人发展商合作设计、建造,发展一些档次较高的项目等。但 HDB的房子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结实,即便是周边国家发生七、八级大地震,最多也就是十几层高的 HDB有一些墙皮裂缝而已(这种情况下住户可以立刻通报建屋管理局,让他们派人去评估损害情况,严重时可能会要求整栋楼拆除,但这样的事情还从未发生过)。反而一些私人公寓项目,常常刚刚建好就发生渗水、墙皮脱落等情况,大概由此可以证明新加坡政府部门还是很廉洁的了。
私人公寓因为档次较高,除了单位设计比较好、装修高档之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配套设施。 HDB最多就是在几栋楼围成的天井里建一个迷你儿童游乐场,或是辟一个羽毛球、篮球场地而已,私人公寓起码要有泳池和室内健身房,大的项目还包括 KTV房、学习室、露天烧烤台等等。
有地住宅顾名思义,是指房屋前后还有属于自己的草坪、花园等,又分为排屋(一长排两三层高的房子,分隔成一个个单位,每个单位左右都与隔壁单位共墙)、半独立式(两个单位共一堵墙)、独立式(完全独立的单位)等。因为单位数少,有地住宅反而没有什么配套设施,但因为地方大、隐私度高,在新加坡一向被视为“有钱”的标志之一。
新加坡政府规定 HDB(不论是政府独立发展还是与私人发展商一起发展的)有严格的售卖条件,全新的只能卖给有家庭的新加坡公民(夫妇、父母与孩子等),二手的( 5年楼龄以上)只能卖给有家庭的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最近规定两个永久居民如果都年满 35岁,没有亲属关系也可以联名购买),也就导致新组屋变成政府给公民的一种变相福利。很多人先用很低的价格(有时甚至不到 10万新元)向政府买入新组屋,住个几年高价(通常超过 20万新元)转卖给永久居民,然后自己再去申请买其他的新组屋。现在政府已经几乎不再发展这种廉价组屋,转而更多地与私人发展商合作发展高档组屋,售价有的甚至超过一些私人公寓。